恣意生長的素材是否有復活的可能……
這是漆畑先生準備作為改作素材的真柏。
開始恣意生長的樹枝,像是到目前為止都尚未纏上鐵絲似的狀態,
也感覺不到它曾被當作盆栽種植的痕跡。
「也許是為了要讓水線長得粗壯,而將它放在田地裡。」
這是漆畑先生的見解,雖然從外觀看來,樹木的生命力並沒有衰落的情況,
但是,要從這個敗壞的身姿上,感覺出作為盆栽的可能性也是十分困難的。
可是在舍利清理過後,它給人的印象為之一變。
從幹身中部到樹冠部附近的部位扭轉得極具特色,
不只舍利極富造型之美,更具有真柏獨特的、富變化的躍動感。
從現狀種植的角度判斷,
前任收藏者是為發揮這個扭轉的舍利以及水線的動態,
而整理成斜幹風樹形的身姿。
和上部相比,頭緒部分稍嫌纖細,擔心稍稍缺乏變化,
可說是一個充分考量在斜幹樹形上導引出動態的構想。
可是漆畑先生的看法稍有不同。
「這個斜幹樹形可以作為可能性之一,不過令人在意的是頭緒的基部較纖細。
而頂上舍利轉了一個大彎似的形狀給人強勁有力的印象,
與此相比較,更加強調了基部的纖細感,這般的不穩定感使得平衡不佳。」
漆畑先生對於現狀的種植角度提出了他的疑問。
根據以上的看法,漆畑先生注意到的是,位於頭緒右側的粗壯根盤。
「從右側可以看見粗根。若是能夠更為凸顯這個根盤,
頭緒看起來不就可以較為粗壯並且穩定了嗎?」
這樣的說法
,代表的是將正面向反時針方向稍稍回轉並且向左方大幅度傾斜的模樣木構想。
「雖然頭緒和上部相比缺乏變化,但由於是以安定感為優先考量,
因此選擇寬幅最廣以及水線和舍利平衡最好的位置。
而且為了使頭緒右側的根盤突出,移植時將樹木傾斜向左方。
也許在真柏特有的躍動感的這一點上,斜幹樹形的確較優也說不定。
但是若整理成模樣木,可以充分發揮此樹特色所在的幹身姿態的趣味。
其角度和正面在整理樹枝的階段也許會再有些許的修正,
不過大致就是以這個位置改作為模樣木。」漆畑先生說明了他的構想。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13年1月號近代盆栽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