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先生準備用來作為改作素材的樹木,
是樹高有八十公分巨大赤松模樣木。
粗糙的皮性所醞釀出的古木感非常出色,
以及在樹幹下方造型突出的頭緒,
這可說是一株素養極高的盆樹素材。
只是,相對於頭緒的妙趣,
從幹身的中間位置到樹冠為止的幹身形狀卻是問題之所在。
在中間部分扭轉的幹身黏結在一起,
像樹瘤般地鼓脹而出,樹芯以將近直角的角度折彎而下,
有如跌枝般地向下垂落。
到底這個形狀是人為刻意做出來的,
還是在苗本移植時已經是這個模樣,如今無從得知。
只不過目前這個模樣會給人留下:「頭緒下部很不錯,但是……」的評價,
只會成為收藏者買入時會猶豫再三的素材,而從樹木的現狀看來也看得出衰敗。
......
這個素材的魅力在於頭緒的形狀,
因此,樹形構想的重點就在於如何凸顯並引出此一盆栽姿態。
首先在現狀的正面,幹身呈L字形的直角彎曲予人單調的印象,
因此,將樹身稍稍向反時針方向回轉,
使得動態偏向左方的幹身變成偏向正面方向。
並且更進一步在改植時向左方傾斜以強調頭緒的形狀,
整理成動態向左的半懸崖或模樣木是田中先生所勾畫出的樹形構想。
如跌枝狀下垂的枝條有些過長,
不過,「若是拔除這根樹枝的話,下方就沒有了樹枝,
幹身太長的可能性就變高了。首先在這個正面上,
將上方的樹幹折疊,稍微降低樹冠的位置。
而向樹冠右側伸長的樹枝,由於樹冠的樹枝往下降低,
拔除也不要緊,不過,在幹骨的處理方式決定前,暫且將這根跌枝留下。」
大致的構想決定後,開始進行彎幹的準備。
......
伸長向右方向的樹冠部的樹枝被分配到左右和裡枝,整理得更為緊密,
漂亮地完成了縮小樹木高度近二十公分。
由於樹冠壓低、輪廓縮小,
強調出此樹魅力所在之頭緒的細緻姿態和粗獷,
這不是引出了不亞於甚且凌駕於黑松之上的震撼力了嗎?
若是可以透過切芽而進行整枝的赤松,
小枝的充實也不需要花費那麼久的時間吧。
還有,透過鐵絲整姿而完成的培養條件,
可以期待枝源處的嫩芽充實,
也可以將最後修剪的枝棚和輪廓進行修正。
首先完成盆栽基礎製作的階段。
原本只有古樸樹幹以及頭緒魅力的大素材,
期待數年後可以變身為赤松古木的名作,
躍身於盆栽界的大舞台上。
可以說是抱著這樣的夢想而完成了此次的作業。
(更精彩內容,請詳見日本近代雜誌2012年6月號)
留言列表